记者去哪儿:重研发强品质 感受国货护肤新力量

发布时间:2024-06-04 14:42:35 来源: sp20240604

5月22至24日,第28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在上海举行,62个国家及地区的专业观众,因为“美”齐聚于此。国际美妆品牌集中展示潮流尖货,国货美妆企业携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助推2024行业新增长。

当前,以化妆品为代表的“美丽经济”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4142亿元,同比增长5.1%。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行业发展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69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亿元。

记者了解到,面对庞大的市场,国货品牌频频发力,更加注重研发,进一步从包装、品类、功效再到生产工艺、原料上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美”的追求。数据显示,2023年,国货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 21.2%,市场份额达50.4%,首次超过外资化妆品品牌。

“我原来购买外国品牌的护肤品比较多,现在会更多考虑国产护肤品。”“国货越来越好用了,功效、肤感都不输大牌。”“国货性价比高,效果也不错。”在美博会现场,“效果好”成为不少选择国产护肤品消费者口中的关键词。

在法规监管、消费理性叠加市场竞争的多重推动下,消费者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护肤认知体系。护肤品消费从过往的“以牌购买”转为如今的“以效购买”,这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抢抓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业界认为,“转化医学”的长线竞争力,以及穿越周期迭代的产品研发力,成为功效护肤市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比如说白藜芦醇、左旋维生素C、维生素E这些成分对皮肤就有好处。但这些东西不能停留在实验室,要把它转化成产品。始于皮肤医学,坚持研发,终于惠及更多消费者,这就叫‘转化医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医院)原激光科创始人及学科带头人周展超告诉《记者去哪儿》栏目,“转化医学”产品是以消费者皮肤存在的本质问题出发,通过这些问题去做有针对性、有效的配方,并根据临床验证,对产品功效进行升级。

前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院长、皮肤科主任刘玮则认为,在专业性上,皮肤科医生凭借专业的临床经验,能够精准识别各类肌肤问题的成因和肌理,并在配方上给予积极的建议;在产品安全上,依据“循证医学”的理念,“转化医学”类的产品对原料的选择、配方的安全性评估以及临床验证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功效实现上,区别于表面活性成分的堆砌,该类产品注重科学、合理配伍,保证产品的真实功效。

在本届美博会上,中国品牌加强研发、通过“转化医学”让更多消费者感受国货护肤新力量。在苏州协和药业的展台,“协和维生素E乳”吸引了不少参展观众驻足。据苏州协和药业总裁郑惠介绍,公司的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研究所苏州吴县保健日化联营厂”。1998年,联营厂正式转型为“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专家教授的技术支持,从事功效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协和维生素E乳”正是将医学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与品牌的产品开发相融合、“转化医学”的成功探索。

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为消费者健康保驾护航,促使我国化妆品行业开始朝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如今,国货护肤品迎来高速发展期。”CBE中国美容博览会工作人员殷定毅告诉《记者去哪儿》栏目,这背后,一方面缘于消费者对国货自信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中国品牌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在第28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上,国产品牌的展台人头攒动,新成果、新产品迭出……国货化妆品行业快速崛起,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成为从“中国制造”跃升到“中国质造”的典型代表。

(责编:孙红丽、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