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创新高峰,育产业新机(新视点)

发布时间:2024-06-04 18:37:17 来源: sp20240604

  大科学装置“夸父”预计明年建成,国产芯片“骁鸿”实现交付,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吸引上百个国家的远程访问……最近,安徽合肥频频传出创新捷报。今年一季度,合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4%,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8.8%,集成电路出口增长31.4%,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

  日前,记者跟随中国记协全国新闻界采编骨干“‘四力’实践”安徽行,走进科研院所、生产车间进行采访,感受到合肥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内,一座6米多高的“大铁罐”引人注目。“这就是稳态强磁场装置,综合性能世界一流,相关实验条件国际领先。”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介绍,该装置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科研探索,不仅能推动基础研究,还能助力产业创新,“比如,依托稳态强磁场、‘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已转化出质子治疗系统、新型靶向药物等一系列成果,‘十四五’以来与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合同1500多项。”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合肥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布局13个大科学装置,建成35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与大院大所共建53个协同创新平台,仅科学岛就孵化企业450多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80家。

  来到合肥新桥蔚来第二工厂,室外绿草茵茵,像一座安静的花园。车间内部,工业机器人手臂翻飞,自动焊接车架,地面上,搬运机器人繁忙运转,在空中,电梯上下穿梭,运送部件完成装配……一趟流程下来,全铝车架变为光洁的车身。

  “这里已实现100%无纸化作业,每分钟可下线一台车。”工厂负责人蒋兆君说,产线可满足高精度、高柔性要求,各车型不同配置组合选择达300多万种,可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涵盖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新型显示形成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近年来,合肥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产业规模更大、实力更强。

  在科大国盾量子公司展厅,一款看似普通的手机引起关注。点开手机通信软件,输入一段文字,屏幕上显示的竟是另一句话。“这款手机植入了量子密钥技术,可以对文字、语音、图片等信息进行加密,在保密通信中具有价值。”国盾量子副总裁唐世彪说,公司在量子通信相关领域的同组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产品应用于政务、金融等领域。

  置身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各种智能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讯飞工业听诊系统靠“听声”诊断设备异常、星火大模型已装车近6000万辆、智慧教育服务全国5万多所学校……“我们将运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为生产生活提供智慧支撑。”科大讯飞品牌市场部副总经理韩煜尘说。

  “合肥已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推进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丛林,形成技术、资金、产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新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18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