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基金近3.2万亿元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空间广阔

发布时间:2024-06-04 11:29:25 来源: sp20240604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因此,加快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稳定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在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施行起,企业年金制度已发展20年,取得显著成效。

何谓企业年金?它是企业及其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职工到退休时,能多领一份养老钱。

数据显示,2012至2023年间,我国企业年金参保企业总户数从5.47万户增长至14.17万户,积累基金从不到5000亿元增长至近3.2万亿元,参加职工3144万人。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企业年金制度是首个实行市场化投资体制的缴费型养老制度,为后来相继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投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开创了历史先河。

据了解,人社部门共遴选出20多家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产生的收益会并入企业年金基金,并最终进入职工的“钱袋子”。数据显示,2012-2023年间,企业年金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超过7000亿元。

“企业年金发展形成的基本经验弥足珍贵。”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原局长唐霁松表示认为,多年来,政策引领和法规建设筑牢了企业年金发展根基,坚持市场化运作激发了企业年金管理活力,覆盖面逐步扩大体现了企业年金制度的普惠性和包容性,多方协同合作汇聚了企业年金发展合力,强化监管与风险防控保障了企业年金制度稳健运行。

但同时要看到,企业年金发展仍存在不足与挑战。例如,2023年末,与1.8亿多户经营主体的总量相比,仅14万户企业参加企业年金制度,比例明显偏低。

“下一步,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制度提质扩面成为业内共识。”郑秉文表示,在新发展阶段,企业年金应定位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基础性、普惠性的民生制度,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包括养老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新“国九条”提出“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等,将为年金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生态。

实际上,从增速上看,企业年金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2007年以来,年金基金年均规模增速达21%,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每万亿年金基金的积累时间来看,第一个1万亿用了10年,第二个1万亿用了4年,而第三个1万亿仅用了3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企业年金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强退休人员生活福祉、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年金行业的发展也将迈入新的阶段。”在近日举办的“年金投资策略暨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实施20周年论坛”上,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

唐霁松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完善领取阶段计税政策、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激励和倾斜;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形成统一的年金服务平台;强化协同提效,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监管体系。

(责编:方经纶、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