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打造通用型网络战武器

发布时间:2024-06-04 17:59:42 来源: sp20240604

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网络司令部宣布,将通过招标方式开发通用型网络战武器。该武器能够适应网络空间“无形战场”的行动要求,突出侦察、攻击、防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两种方案受到关注

在招标文件中,美军明确提出,新武器平台是网络司令部所属任务部队的通用型装备,将集合网络防护行动和“前出狩猎”行动所需的各项功能。通过该平台,美军网络任务部队将实现“装备统一”,不同职能的网络任务部队可以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开展训练。简言之,它是一款基于美军网络战数据库、兼容各类防御和进攻软件、统一协议标准和功能选项的通用型武器。

目前,在多个投标意向中,有两个方案受到关注,它们基本上代表了美国网络司令部技术武器化的发展思路。

一种方案是借鉴F-35战斗机的发展理念,在同一平台下,研制A、B、C三型,它们的硬件设施性能参数、物理样式和操作平台基本一致,包含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形态。这3个型号按照不同的职能任务再进行细化设计,分别适用于网络空间防御、“前出狩猎”行动和融入联合部队3种作战场景。

3个型号的网络战武器,均具备目前网络任务部队所需的基本功能,能够独立完成侦察、攻击、防御一体化作战任务。其中,网络空间防御型将整合美军现有的网络侦察、溯源和防护技术,功能最为全面,成本相对较高;“前出狩猎”行动型因需要部署至国外,其密钥技术与其他两型不同,核心技术也有所保留;融入联合部队型设置了任务选项,可根据具体的联合作战行动选择相应的工具箱,其他功能在一定时间内受到限制,以防止技术泄露。

外媒分析认为,该方案对软硬件的要求较高,且协议兼容难度较大,短期内可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另一种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分为机载、海基和陆地机动三类,均为便携式形态。软件方面,根据网络任务部队的主要任务,设计了运维系列、防护系列和攻击系列3个技术模块,每个模块按照功能强度不同细分为多个层级。比如,攻击系列模块包括拒绝服务攻击、预置木马激活、无线接入攻击等层级,每个层级又包含若干工具包。这些模块可根据战场需要安装到机动平台上,执行网络作战任务。

该方案被认为“相对理性和实用”,对硬件的要求不高。而且,模块化设计本质上是逐步实现网络战功能的“集成策略”。

融入联合作战体系

报道称,开发首款通用型网络战武器,是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霍自今年2月上任以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蒂莫西·霍表示,这一全新的网络战武器将推动“网军能力实现跨越”。

美军表示,根据设计,这一通用型武器由9人共同操作,包括一名任务组组长。报道指出,这意味着随着技术武器化的深入实施,美军网络战部队不再是独立执行任务的单元,而将实体化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美军网络战力量将与陆海空军在战术层面实现整合,并参与各个阶段的军事行动。

美国网络司令部希望借助开发通用型网络战武器,进一步提升威慑力。下一步,其还计划通过集成式部署,将网络战武器与美海空军的新型作战力量相结合,形成所谓的“战略打击资源”。

华而不实引发质疑

多数观点认为,美国网络司令部计划打造的通用型网络战武器华而不实,此次武器招标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可以视为“网络航母”项目的缩水版。“网络航母”项目于2018年启动,旨在打造实施网络作战的“统一平台”。该项目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却未有实际进展。在美军2024财年的预算分配中,网络战武器开发经费增长了近17%,再次验证了美军通过公布武器研发计划争夺预算的惯常做法。

还有媒体认为,网络空间博弈本质上是非对称作战,重在隐蔽性、特异性和突然性。美军发布开发通用型网络战武器的消息,可以产生一定的威慑效果,但在缺乏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意味着过早地暴露了底牌。

分析人士指出,美军通用型网络战武器从研发到部署的周期较长,在网络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该武器的实际效能有待观察。同时,网络技术的武器化存在安全管控风险。一旦这些武器技术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可能对国际安全构成威胁。此外,美军制造的军备“噱头”,可能加剧全球网络空间的军备竞赛,从而冲击国际安全格局。(刘澄)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