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乐子” 发展的“路子”(暖闻热评)

发布时间:2024-06-04 14:36:49 来源: sp20240604

  【关键词】巴山“小奥运”

  【事件】前段时间,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巴山镇,由铁路职工和当地群众共同参与的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成功举办。这一体育活动,自1981年持续至今已举办43届。比赛项目从拔河、篮球等5个项目,发展到气排球、步调一致等15个项目,参赛人数由当初的几十人壮大到几百人,极大丰富了大山中的文化生活,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巴山“小奥运”。

  【点评】

  “一二三,加油!”在川陕交界的襄渝铁路巴山站区体育场,巴山“小奥运”举办的日子,“比过年还热闹”。彩旗飘飘、呐喊阵阵,坚守大山深处的铁路职工和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欢聚一堂、同场竞技,写下群众体育赛事的精彩乐章。

  巴山站区地处陕南大巴山腹地的镇巴县,山高涧深、桥隧相连。1978年,铁路修到巴山深处,一批年轻的铁路工人来到这里。条件艰苦,生活单调,站区就组织了一次职工运动会。热闹的场景,把当地群众也吸引了过来。操场没有围墙,运动设施免费开放,孩子踢球、青年健身、老人散步,运动成为纽带,让大家相识相知、共同进步。自此,运动会正式更名为“巴山路地运动会”——“路”是指铁路,“地”是指村社,寓意铁路职工与当地群众共襄盛会。

  这场延续40余年的运动会,是体育精神在基层扎根生长的体现。在“地无三尺平”的河滩上平整出半个篮球场,废旧枕木做篮板、废旧钢轨做球架,旧安全带用来拔河,砍来竹子做接力棒……最初,运动会得以成功举办,离不开职工群众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40多年来,比赛项目不断更新丰富,崇尚参与、分享、快乐的巴山路地运动会,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不仅强身健体,更淬炼精神,涵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格言相融合,成就了一张巴山人的精神名片。

  在一方工作,爱一方水土。借助“小奥运”这个平台,大家心更紧地贴在一起。为当地小学捐助教学设施设备、修建图书馆,为当地乡民架设便民桥、铺设便民路,铁路职工与当地群众建立良好的联系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今年,运动会还专门开设“农贸集市”,农户家中的腊肉、土豆等山货特产,可以搭乘“体育列车”走出深山、销往全国。一场场运动会,不仅成为感情的润滑剂,更化身公益事业的连心桥,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找到了着力点,也为深山群众的美好生活送上大礼包。

  从巴山“小奥运”到“村BA”“村超”,近年来,这些“破圈”的乡村体育赛事,让村里人有了文体活动的“乐子”,拓宽了地方发展的“路子”,展现着体育和社会的互动。正如运动的热情点亮了巴山深处,在持续升温的全民健身热潮中,体育强健了无数人的身体和精神,形塑了各具特色、各展风采的地域体育文化,助力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更加昂扬。随着参与度不断提升,更多人认识乡村,走进乡村,甚至扎根乡村,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力量、培厚发展土壤。

  一场场群众运动会,锻炼的是体魄,培养的是精神,承载的是责任。让体育运动更好展现地方特色,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推动群众体育在乡村广泛开展,一定可以更好地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心聚气。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