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美国构筑“保护主义同盟”的遏华企图注定不会得逞

发布时间:2024-06-04 21:27:32 来源: sp20240604

日前,美国财长耶伦在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召开前声称,美国和欧洲必须针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形成明确的统一战线,“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应该对中国主导的产业政策竖起一道“反对之墙”。在耶伦作出上述表态之前,美国已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耶伦所谓的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是美国人为捏造的虚假叙事,是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刻意污蔑,有悖常理和常识,也与客观事实不符。照耶伦的说法,中国相关产业产能大大超过了国内需求,可能导致大量低价出口,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公司和工人造成伤害。如果说出口多就算产能过剩,那么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优势出口产品,岂不都存在产能过剩?为什么美国可以在全世界售卖波音飞机和高端芯片,中国就不可以对外出口电动汽车呢?

耶伦作为经济学家,发表违背经济学原理的言论,肆意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说明她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耶伦不久前访华时还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转身就去拉拢欧盟打造所谓统一战线,对中国的产业政策竖起“反对之墙”,充分暴露出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本性和打压中国优势产业的险恶用心。明眼人都清楚,美国假借“产能过剩”兜售的是翻版的“中国威胁论”,推行的是过时的保护主义,维护的是美国的一己之私。

美国以应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为由企图组建“保护主义同盟”遏制中国,并未得到其盟友的完全认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不会追随美国加征对华关税,欧盟方面将采取与华盛顿“一揽子关税”不同的做法。德国总理朔尔茨指出,目前西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有一半是由西方国家制造商自己在中国生产,然后再出口到欧洲,欧美制造商也向中国销售了大量在西方国家生产的汽车。法国财长勒梅尔强调,中国是经济伙伴,与中国贸易战不符合任何国家利益。这充分表明,耶伦提出的抱团遏华倡议以损害美国盟友实际利益为代价,注定不得人心。

中国的开放与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风险。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保护主义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对华“筑墙设垒”挡住的只会是美国未来发展的机遇。美国应该立即停止以“产能过剩”为名打压中国新能源等产业,回归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这样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人民。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责编:林凡巽、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