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发展“智能+”“机器人+” 促实验室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4-11-01 07:40:07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湖州5月12日电 (张斌)“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工作这几年,感觉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越来越重视,高校和市场的合作也很紧密,我们希望能够发挥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日前,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清洁能源与高级涡轮系统研究中心项目带头人阮波对 中新网 说。

  几年前,他从海外返回家乡上海,并受邀加入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目前,他正在带领团队攻坚关键技术难题,为自主研发涡轮系统付诸实践,推动该领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市场化。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开展工作。张斌摄

  实际上,成立近四年来,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通过“一院一园区一基金一平台”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不断在成果创新转化上取得新进展。近日, 中新网 跟随“浙江大学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走进该院,了解校地围绕“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开展的实践探索。

  在湖州长兴县和平镇,为保障当地采茶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医生将智能听诊器放在茶工胸前,屏幕上便会出现类似“心电图”式的图标,通过智能算法和传感技术对茶工心率进行检测分析,数分钟就能识别心脏的潜在问题,大大降低采茶工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该智能听诊设备是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科研团队在智慧医疗领域已正式投入市场的一款“黑科技”产品。目前,智能听诊器已在浙江、上海、北京、安徽等十多个地区投入应用。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AI技术让基础医疗设备变得更聪明,未来,听诊设备全面更新换代和心肺疾病辅助诊断服务等方面的市场体量将超过30亿元,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科研人员演示无人机产品。张斌摄

  此外,瞄准低空经济赛道,该研究院多款空中机器人也在从实验室迈向市场。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研究人员介绍说,科研人员成功研制车载无人机在动态平台上的自主起降技术,在业内首次实现高速无人车机协同作业,多架无人机在编队跟车飞行中,完成定点跟随、环绕跟踪、穿越障碍等难度动作。

  该实验室还研发了Rofly(优飞)空地双模移动机器人,该产品实现了空地跨域移动性能,在不依赖卫星导航的基础上,可在建筑物内、密闭空间、复杂地下等场景中实现自主导航功能,目前已在煤矿、洞穴、高压电房等特殊环境下完成作业。

  近年来,湖州市力推八大新兴产业链建设。其中,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用“智能+”赋能助力当地物流装备产业迭代升级。目前,该研究院与诺力智能装备、浙江大学共建的“特种智能仓储物流装备重点实验室”成为湖州唯一一家获得浙江省科技厅首批认定的全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许超介绍科研成果。张斌摄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许超介绍说,该院正在实践探索出一条从实验室通向市场的“高速公路”,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在湖州的精准链接、深度融合,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背后,是“一院一园区一基金一平台”模式带来的强力支撑。该模式是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率先试行,由该研究院、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科创产业投资基金以及知识产权持股平台公司组建而成,推动研究院技术创新的快速落地。

  近三年来,该研究院共孵化了39家科技型公司,其中入选浙江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与4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当地企事业单位上百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对湖州市智能物流装备、仿生机器人两大新兴产业的赋能,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许超说。(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