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滋养更多初创企业

发布时间:2024-06-04 21:23:20 来源: sp20240604

原标题:金融活水滋养更多初创企业

  从大学生创业到上交所科创板挂牌的上市之路,要走多少年?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的回答是13年。

  2007年,谢应波、张庆和几位大学同学一起创业,成立了泰坦科技。他们想为科学家及其科研活动提供一站式产品和服务,强化科研支撑环境。不过在实现这个愿景前,公司得先“活下去”。发展初期,公司资金需求大,寻求投资机构无果,向十几家银行申请贷款都被拒绝,发展前景一度渺茫。

  2011年,上海推行全新科技金融产品“科技履约贷”,泰坦科技成为获得该产品支持的首批企业,顺利打通融资路径。此后,泰坦科技陆续获得不同投融资机构的接力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于2020年10月成功登陆科创板。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上海作为我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之一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充分发挥了金融市场十分完备、金融机构高度集聚的突出优势,积极支持科创。尤其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方面,已逐步形成稳定的框架体系和完善的生态,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0到1”,是科创企业发展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需要金融“阳光雨露”的阶段之一,但这一阶段又是传统信贷保险产品难以覆盖的。针对这类问题,上海市努力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信贷体系,不断迭代开发政府风险共担类信贷产品。科技履约贷和科创助力贷便是其中代表。

  上海市科委资源保障与管理处处长李靖介绍,科技履约贷结合科技保险增信和银行贷款功能,通过建立政府、保险、银行三方风险共担模式,降低了科技企业信贷门槛。通过科技履约贷的引导,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服务科技企业经验。基于此又推出科创助力贷,对企业销售规模上限要求只有5000万元,不设下限,推动银行接力支持有成果转化能力的初创企业。

  “不看报表看生态——我们在努力看懂科技产业、看懂科技企业、看懂科技成果、看懂科技人才、强化数智风控。”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总经理董宣忠说。去年以来,上海建行启动开发自有科创评价体系,并于12月正式发布《支持科创“从0到10”金融方案》,即以企业自身生命周期为纵坐标、以企业的技术生命周期为横坐标,画出“科创九宫格”,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解决及综合服务方案。

  除了推动信贷、保险产品创新,上海在股权投资方面加快设立未来产业基金,集聚一批具有早期定价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投孵机构,持续引导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孵化优秀科技企业。

  上海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四级调研员张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创载体500多家,累计孵化培育了一批优秀科技企业。

  为引导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今年3月底,上海专精特新专板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开板。“专精特新专板是培育上市公司的‘苗圃’。”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军介绍,专板是上海培育发展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有力抓手,也是资本市场支持科创的重要支点。

  一家致力于氢能电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攀业氢能,在成立初期,被上海股交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挖掘到科创属性,推荐其到中心挂牌。挂牌后,上海股交中心协助企业完成专精特新申请,同时借助大数据为企业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科创属性增信,为企业公允估值提供了参考依据,使攀业氢能整体估值从挂牌前的3亿元增长至8.3亿元。

  除了专精特新专板,上海的科创金融工具“大菜单”还上新了“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

  “认股权就像一张‘兑换券’,买了这张券,就能在未来某一时期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或一定金额的标的企业股权或股份。”徐军介绍,“认股权”让企业能在暂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通过让渡部分未来成长带来的收益,从而在当下获取资金或金融服务资源支持。这相当于跨生命周期配置资源,十分适合科技型初创企业获得“友好资本”支持。对“持券方”来说,未来可根据标的企业业绩状况选择兑换或是不兑换,无疑降低了投资风险。

  据介绍,下一阶段,上海将更好发挥国际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联动优势,强化科技创新与金融工作协同发展,做强各类科创载体的投融资功能,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同时,促进各类金融工具产品与创新服务机构之间的耦合,支持科技信贷、保险、租赁等金融产品创新和落地,为科创企业提供分层分类、全生命周期、多维度的金融服务。(记者 贺浪莎 邹童 李正宇 唐一路)

(责编:方经纶、陈键)